缩小的六边形,RedCap全能与偏科的抉择

“它像是一个缩小的六边形,所以我们看不到它目前的优势在哪里?能够取代谁。”不久前,某物联网厂商的业内人士在谈到RedCap时,说出了他们所评估的现状。并说出了一个不乐观的看法,那就是RedCap能否普及,或许更取决于4G的退网时间。

(魏德龄/文)“它像是一个缩小的六边形,所以我们看不到它目前的优势在哪里?能够取代谁。”不久前,某物联网厂商的业内人士在谈到RedCap时,说出了他们所评估的现状。并说出了一个不乐观的看法,那就是RedCap能否普及,或许更取决于4G的退网时间。

关于“缩小的六边形”,或许不妨从RedCap名字本身先谈起。

 

缩小的六边形

RedCap这个名字本身正是Reduced Capability的缩写,意为“降低能力”。而它最初还有另一个名字,称为“NR Light”,显然也如名称中所言,对原有的能力进行了削减。这样做的目的源于,在实现5G联网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了功耗、尺寸、成本等原由5G设备上的弊病,为5G拓展物联网领域与低端消费类设备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我们看到,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这三项5G能力上,RedCap因为都是一种缩小化的能力,所以也间接降低了物联网设备升级接入5G网络的吸引力。”本文中的采访人表示,由于能力的缩小,也让客户在选择时,会将RedCap与4G技术进行比较,最终很容易认为其性价比不高。

在RedCap产品于去年现身之初,一些人便对其峰值速率表现产生疑惑,即便理论最强的下行220Mbps的产品,也比LTE-A的300Mbps差上一些。对于应用在如低端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产品上时,显然反倒不如继续使用4G。

在物联网领域,由于RedCap本身受限的能力,同样让一些固有设备难以找到其适合的应用领域。从Analsys Mason给出的这张能力对比图中不难发现,NB-IoT技术在电池寿命、低成本、覆盖范围三项有着“偏科级”的明显优势,紧随其后的是LTE-M,而此三项能力恰恰最被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场景所看重。反观RedCap尽管什么都会,却什么都不精通。

于是,出现“更取决于4G的退网时间”的观点,自然并不会奇怪。不过,其实业内也正在密切关注eRedCap的表现。

 

更偏科的eRedCap

伴随着5G Rel-18版本的发布,RedCap技术也迎来新升级:eRedCap(增强版RedCap)。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不精通的RedCap,eRedCap转而开始选择自己的“偏科”之路,适用于目前由LTE Cat 1和LTE Cat 1 bis服务的应用场景。

eRedCap在网络能力可谓是不升反降,上下行的峰值速率均被限制至10Mbps。但R18 eRedCap旨在进一步扩展RedCap生态,面向更低成本,更低能耗,其介于LPWA和R17 RedCap能力之间的物联网用例,例如工业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电网等。eRedCap成本降低的另一个手段是保持射频带宽20MHz,数据信道基带降低为5MHz,加之峰值速率降低为10Mbps,相比R17 RedCap可降低约12%的终端通信模块成本。

在提升电池寿命方面,eRedCap将非激活态RAN eDRX周期最大值扩展为10485.76s,定义了非激活态下CN和RAN eDRX周期同时超过10.24s时,通过CN和RAN的寻呼超帧PH和寻呼时间窗PTW确定寻呼时机的监听机制,规定了根据CN和RAN的PTW位置确定寻呼周期T的规则。

 

RedCap的突破点

尽管RedCap目前可能仍受限于自身的能力范围,难以和4G物联网技术相抗衡,但从一些预测数据中不难发现,其实也具备不错的市场潜力。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5G RedCap模组将占蜂窝物联网模组总出货量的18%(此时4G物联网仍会占据最大份额)。但是,行业预测将在2030年后逐步淘汰4G,5G RedCap也将成为确保设备未来兼容性的关键。

实际上,在消费电子领域,自RedCap相关产品现身以来,很多人反倒认为智能手表会成为其突破口,尽管目前5G智能手机已经全面普及,但蜂窝数据版的智能手表仍旧在使用4G物联网技术,以满足连接需求。原因就在于5G技术的高功耗与尺寸要求,难以融入于手表的小巧空间中,而RedCap的技术特点显然能够满足所需。

RedCap的全能属性也带来替代原有一些场景中需要以有线通信进行连接的设备的机遇。例如在视频监控的应用中,早期的无线视频设备主要由LTE Cat 4提供服务,如果直接升级为全功能5G,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RedCap的吞吐量足以支持绝大部分视频设备的码流传输需求,但成本却远远低于全功能5G,几乎接近于LTE Cat 4。

RedCap或许不能轻松取4G而代之,但也没有那么干啥啥不行,全能与偏科都或是一种天赋,但在2030年前,它的道路却绝非坦途。

(来源:飞象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推荐

  • 找不到流量爆款的电信运营商,未来将如何脱胎换骨

    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地铁公交上,很容易发现被短视频内容所拴住心神的人。但是这些不断流动的数据流量却并没有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增长,因为视频质量本身不高,流量需求也就并没有如3G/4G时代般的通信类应用一样带来业务增长。

    2025-01-09
  •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汤立波:“5G+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工信部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引导产业开启下一阶段升级发展方向。

    2024-12-31
  • 爱立信:5G需向能力开放,差异化连接寻求突破

    在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之后,当前的全球通信业投资步伐有所放缓。各国电信运营商需要观察移动市场的新变化,进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同时也要找到行之有效的5G盈利之道。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最新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差异化的5G方案为客户提供预期的网络体验,其中介绍的经验和成果对全球运营商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24-12-27
  • 盘点2024|ICT大趋势:数字转型蓄力量,智能世界起沧澜

    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信息通信业(ICT)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全球经济的转型与升级。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5G网络、人工智能、光通信、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六大领域成为这一变革的先锋。这六大领域不仅展现了信息通信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更为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24-12-25
  • 中国联通11月净增5G套餐用户127.8万户 累计达2.89亿户

    飞象网讯(致新/文)12月20日消息,中国联通今日公布2024年11月份运营数据,截至2024年11月份,5G套餐用户累计达2.88902亿户,11月当月净增5G套餐用户127.8万户。

    2024-12-22
  • 中国移动11月净增5G网络用户143万户 累计达5.47亿户

    12月20日消息,中国移动今日公布2024年11月份运营数据。2024年11月,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10.05101亿户,其中5G网络用户数达5.4712亿户,11月当月净增5G网络用户143万户。

    2024-12-22
  • 中国电信11月净增5G用户184万户 累计达3.49亿户

    12月20日消息,中国电信今日公布2024年12月份运营数据。当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净增27万户,移动用户数累计4.237亿户;当月5G套餐用户净增184万户,5G套餐用户累计3.4937亿户。

    2024-12-21
  • 天翼智库饶少阳:AI+5G融合助推高阶广泛智能落地

    12月18日,电信研究院战略所长饶少阳在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九届通信技术年会上表示,在大模型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AI+5G的融合创新能够实现更高阶的广泛智能。从技术演进上看,大模型发展到了新的拐点。OpenAI发布的o1模型标志着Scaling Law从预训练阶段向后训练阶段拓展,训练算力和推理算力规模同步扩展,也就是“训推一体”,大模型需要更多实时多模态的数据和更大规模更高利用率的算力以及更高性能的光网络支持。

    2024-12-19
  • 5G+AI深度融合,运营商取得了哪些成果?

    “我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5G建设发展目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张云明在近日举行的“中国5G发展大会”上透露。与此同时,张云明还表示,目前,我国5G网络已全面覆盖政务中心、文旅景区、交通干线等重点场所,并正在逐步向农村边远地区拓展深化。此外,我国5G技术产业已构建起涵盖通信芯片、终端、基站设备、设施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共有近2000款5G终端产品上市商用。

    2024-12-17
  • 盘点2024|5G网络:向未来演进,开启全面智能新时代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4G、3G和2G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主要特征包括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等特点,使其成为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5G的理论峰值下载速度可达20Gbps,网络延迟低至1毫秒,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适用于从增强移动宽带(eMBB)到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的广泛应用场景。5G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G到4G,每一代技术都带来了通信速度和功能的显著提升。作为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5G正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面智能化的新时代。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