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永远令人兴奋!四大趋势开创软件业新纪元

对于唐纳德•特朗普而言,今天(2024年11月5日)将会是一个伟大的日子。这一天的到来预示他将又有可能履行自己对美国人民的口头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同时也意味着有可能在其掌权以后把中国的经济、科技等方方面面继续摁在“MAGA”大旗之下不断摩擦。

飞象原创(孙迎新/文)对于唐纳德特朗普而言,今天(2024115日)将会是一个伟大的日子。这一天的到来预示他将又有可能履行自己对美国人民的口头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同时也意味着有可能在其掌权以后把中国的经济、科技等方方面面继续摁在“MAGA”大旗之下不断摩擦。

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临近,特朗普的胜出概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多个分析机构和数据平台对特朗普的胜出概率给出了积极预测。

根据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的研究,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胜出的概率超过60%。这一预测基于多层次加权回归模型(MRP)的分析,显示特朗普在民意投票中略占上风。同时,Polymarket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24115日,特朗普赢得大选的概率为59.1%,而其对手哈里斯的概率为41%。这些数据表明,尽管选举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特朗普在多数预测中胜选概率较高。

当然,本文更多地是希望探讨特朗普执政后对中国科技行业,尤其是对软件业的潜在影响,毕竟上一届特朗普政府是以其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严格限制措施而闻名,虽然这些措施打着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旗号,但对中国以及全世界来说,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政策是非常不受欢迎的。

在特朗普上一届任期内,他签署了多项行政命令,对中国软件业实施了制裁。202115日,特朗普签署了禁止与8款中国应用软件进行交易的行政命令,这些应用程序被指控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构成威胁。20208月,特朗普签发了针对TikTok和微信的行政命令,禁止这两款应用在美国运营。20195月,特朗普签发了第13873号行政令,禁止交易或使用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外国信息服务技术。这些行政命令加剧了中美科技脱钩,迫使中国加快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尤其是高端研发设计软件和生产控制类软件的研发进程,因此客观上也推动了国产软件的发展。

特朗普的政治动向对中国的科技行业,尤其是软件业的影响复杂且深远,就如蝴蝶效应所诠释的那样,只要开始煽动翅膀了就一定会有结果。但无论结果如何,中国软件业都需要准备好应对可能的各种挑战,不断推动自主创新,以确保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探讨影响中国软件业崛起的因素,以及软件业发展的新兴趋势。

云端智能:中国软件业的变革与未来

美国企业掌握着全球软件产业的核心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产品市场。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网络应用软件方面,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此外,美国的WindowsiOSAndroid操作系统在PC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软件行业从1950年代开始崛起,凭借先发优势成为全球软件产业的领导者。美国拥有庞大的需求市场,这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美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知名公司如微软、谷歌、苹果等在这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当前,谷歌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微软在操作系统和云计算领域也占据主导地位。

但这些优势无疑是存在时效性的。随着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软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化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集中管理软硬件资源,使用户能够弹性地管理所需资源,满足复杂的计算需求。

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为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认为,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还覆盖了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了软件开发的协同。智能化技术则基于海量信息实现知识的自动识别,并赋予信息系统自适应能力,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他还强调了应用现代化对促进软件产业升级和加速数实融合的重要性,并指出美国和中国政府都发布了相关战略来推动云计算和软件现代化的发展。

云计算与智能化并重是软件业发展绕不开的趋势。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丰富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迁移到云端,同时,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强使得更多的软件产品采用原生智能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开发。科大讯飞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陈尔冬认为,AI的新浪潮为云计算带来新的机遇,并指出从面向服务器的软件架构向面向云的软件架构的转变只是刚刚开始的革命。

不可否认的是,云计算和智能化的结合,提升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灵活性,促进了软件产业向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种趋势使得软件企业能够通过云服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融合,智能将无处不在,为各行各业的AI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能化时代带来算力爆发,阿里云将为人工智能时代提供算力基础和大模型能力,全面服务智能化进程。

作为行业的共识,云计算已经成为软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的软件交付和使用模式。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企业可以将传统软件转型为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用户无需下载和安装软件,而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降低了使用门槛。云计算不仅重构了软件工程的架构,还推动了软件开发和运维模式的全面升级。而当制造业和云计算结合时,智能制造才是真正的开始,并指出许多昂贵的大型软件都可以实现云端化,使得中小企业也能使用这些功能。

智能化作为软件行业的永恒主题,正在加速推动软件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亮点,推动了产业升级。智能化技术渗透到大部分新兴科技中,成为产业互联网创新的技术基石。谷歌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杰夫迪恩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更高层次的云计算服务,为Google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认为,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过去,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下一幕正在缓缓拉开。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软件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和拥抱变化,利用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提升竞争力。同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需要继续推动相关战略的实施,以确保中国在全球软件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贾昊指出,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首的新兴技术产业,快速推动企业创新与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看到,云计算和智能化不仅是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双引擎,也是推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软件业将赶上先行者的步伐,走到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未来已来:低代码与无代码技术如何重塑软件开发新纪元

如果说云计算定义的是软件的交付与应用模式,那代码则诠释了软件的实现方式。当前,低代码(Low-code)与无代码(No-code)开发已然成为软件开发的一大特征。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技术的兴起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门槛,使得更多的非专业人士能够参与到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来,有望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这也是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软件行业迎来的又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低代码开发技术以其可视化工具和组件,快速构建应用程序的能力,显著降低了手动编码的工作量。通过图形化界面、拖拽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低代码平台允许开发人员快速交付应用程序,同时提供预构建的模板和与后端系统及数据库的集成,使得开发过程更加高效。无代码开发则进一步简化了开发过程,它通过图形界面、拖放组件和预定义的逻辑块,使非技术用户或具有有限编程技能的开发者能够轻松创建功能丰富的应用程序。

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的应用当前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和案例。例如,阿里巴巴的宜搭(DingTalk App)平台,通过深度融合钉钉和阿里云的能力,将传统模式下需要两周完成的应用开发缩短至两小时内完成,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NocoBase作为一个开源、自托管的无代码和低代码开发平台,以其插件化架构,满足了各种复杂的业务需求;Zion无代码开发平台则以其快速灵活搭建网站和微信小程序的能力,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完成网页设计、产品开发、部署以及迭代。

这些案例展示了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简化开发流程、提高开发效率,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

在业界,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北京大学谢涛教授在CNCC软件自动化论坛上阐述了软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理念与技术。他表示,这种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灵活性和扩展性、促进创新和快速迭代。这些特点不仅吸引了非程序员快速创建应用程序,也为企业提供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减少了运营成本。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认为,低代码开发是企业服务领域的潮流之一,低代码开发尽管存在争议,但优势同样明显。得帆信息创始人兼CEO张桐提到,低代码和无代码的概念最早在国外提出,并且全球的发展格局显示国外更为领先,但这也是我国软件业迎头赶上的机会。

他们的观点不仅反映了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在当前软件开发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预示着这一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让业界更多地认识到,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技术之所以成为软件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原因也是相当充分的。

降低技术门槛:通过图形化界面和拖拽操作,使得即使没有编程背景的用户也能构建应用程序,极大地拓宽了软件开发的参与群体。

提高开发效率:使用这些平台可以显著缩短项目周期,为企业提供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并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降低成本:减少了对复杂编码软件或专业开发人员的需求,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

灵活性和扩展性:提供了API接口或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适用于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发,也能满足更复杂的企业需求。

促进创新和快速迭代:鼓励创新和快速迭代,使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并推出新产品。

广泛的行业应用:这些技术在金融、制造、教育等多个对信息化要求高的行业中逐渐普及,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提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智能化和自动化:未来,低代码平台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开发过程的智能化程度,例如自动生成代码和智能化推荐功能模块等。

如果说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主要趋势,那这样的趋势对于中国的软件业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能够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开发效率,增强了灵活性和扩展性,更为重要的是,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能够帮助更多的开发企业避开此前软件业巨头们构筑的代码壁垒,促进创新和快速迭代,客观上推动中国软件业的加速发展。

开源之光:软件业的创新引擎与生态协同的力量

开源与生态协同是探讨软件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以至于业内已经形成了共识,要想让软件业强大,则必须构建强大的软件业生态,只有生态强,软件才能强。开源软件生态的持续繁荣为软件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开源软件的应用和生态建设,通过开源项目实现技术共享和协同创新。

软件开源与生态协同,作为软件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力量,塑造着行业的未来。软件开源与生态协同是造就开源软件生态持续繁荣的重要因素。

作为最具潜力的开发方式,开源模式通过群智协同,突破了单一组织的边界和资源限制,集结了海量用户创新力量,快速收集用户定制需求,在用户场景中不断打磨软件产品,从而增强软件产业链的韧性。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缩短了产品上线时间,还构筑了软件生产的新范式。

当前,全球开源软件项目数量获得稳定增长,总规模突破4亿个,这表明开源生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其中,开源基金会等组织在维护共享资源开发、协调市场内潜在竞争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促进了开源生态的健康、有序、协同进化。开源生态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也促进了其繁荣,从个人参与到企业参与,从技术交流到生态协同,逐步形成了产业供应关系,推动了开源生态的繁荣。

软件开源与生态协同是软件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开源模式通过开放、共享、协作的特性,加速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开源软件能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使初创企业能够更快地集成先进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阿里云前总裁章文嵩在一次演讲中提到,阿里集团因为使用开源软件而节省了大量成本,并且他还强调了开源软件在降低互联网创新门槛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是推动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协同创新,开源社区集聚了众多软件、芯片和应用厂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直接进行供需匹配和协同研发,大幅提高了开发效率。Linux中国创始人、资深互联网从业者王兴宇认为,这种协同不仅限于单一组织内部,而是跨越了行业边界,形成了跨界融合的网状生态。

第三个重要原因是获得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认可。目前,全球97%的软件开发者和99%的企业使用开源软件,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大多基于开源。这种普及性使得开源成为软件产业创新源泉和标准件库,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软件业中的重要地位。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表示,我们正迈入一个全新的开源时代。开源软件在SDNNFV、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开源社区不断壮大,有380万开源贡献者,创造了310亿行开源代码。

第四个原因即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和全球化发展。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开源硬件也逐渐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表示,开源社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参与,这将使得开源软件的应用领域更加多样化。

此外,在开源软件的应用和生态建设方面,已经有许多著名的项目和案例,它们不仅展示了开源软件的广泛应用,也体现了开源生态的深远影响。

中国农业银行的开源软件一体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利用Spring-bootMybatis等开源组件,支持快速设计和部署管理平台框架,并通过fastjson实现json报文转换功能,体现了开源软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openEuler社区:这是一个以openEuler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开源社区,致力于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圈的建设,展现了开源软件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武汉开源体系:武汉计划到2027年突破10项以上开源软件技术,孵化300个以上开源项目,聚集200家以上开源创新企业,建设高水平开源社区和公共服务平台,这显示了地方政府对开源生态建设的重视。

华为开源项目:华为积极参与多个开源项目,包括openEulerMindSporeEdge GalleryOpenHarmony等,这些项目在国内外开源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形成了快速发展的生态系统。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开源项目:截至20209月,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开源了2172个和150个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前端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库等领域,成为Apache顶级开源项目的一部分。

Red Hat Runtimes:提供了一系列开源供应商案例,用于构建和部署现代应用程序,包括Spring BootEclipse Vert.x等工具包,这些工具包支持微服务架构和云原生应用开发。

英特尔的开源投入:英特尔在全球范围内参与了超过100个开源项目,包括Linux社区和虚拟化社区,其软件工程师团队持续为开源社区做出贡献。

开源与生态协同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还通过全球协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了强大的生态系统,为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开源软件和生态协同的力量,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软件业的未来,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加开放、创新和协同的新时代。

数字时代的引擎: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

新型软件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迈入智能时代的今天,经济社会的代码化、算法化和软件化进一步凸显了软件定义的放大、倍增和叠加效应,带动了以算力、云及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软件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而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软件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认为,软件正在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并强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的代码化、算法化和软件化是推动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驱动力。代码化使得基础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转化为代码形式,实现了运维的自动化和标准化,这种基础设施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 IaC)的概念,使得基础设施的部署和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我国将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支撑服务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在此过程中,算法化进一步凸显了软件定义的放大、倍增和叠加效应,推动了以算力、云及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软件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软件化则使得更多非软件专业的业务人员能够参与软件开发,重塑了软件产业的发展格局,提升了编程效率,促进了AI+低代码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金融、能源、文娱、制造等传统行业效率的提升。

“软件定义技术通过虚拟化和可编程接口,将原本一体化的硬件设施分解为虚拟化的基础硬件和管控软件,从而实现了硬件资源的灵活管理和优化。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产生了放大效应。

同时,软件定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了多种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模式的发展,如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这些新型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兴起,使得软件定义不仅在单一领域内产生倍增效应,还在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中产生叠加效应。

在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些著名的项目和案例值得关注。例如,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开源软件知识图谱,并推动基础软件核心组件的发展;群智范式平台项目旨在构建面向群智软件开发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持我国群智生态的发展;SEANet算网创新基础设施依托中国科学院自主创新的新型网络技术SEANet,为科研数据传输、协同计算和安全共享提供支持。

另外,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如商汤科技的大模型体系,为各行各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大模型能力和服务,推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基于云的开发基础设施如Nimbus提供的解决方案,使软件开发团队能够专注于代码开发,释放资源用于其他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经济效益和产业生态重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表示,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创新和转型,还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行业永远令人兴奋!四大趋势开创软件业新纪元

图灵奖得主 Fred Brooks 在其著作《没有银弹》中提出:“没有一种单纯的技术或管理上的进步,能够独立地承诺在10年内大幅度地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可靠性和简洁性。”

正因如此,软件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更需要聚合各种技术力量,汇聚更多的产业共识。同时也应该庆幸,这些发展趋势并非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云计算为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低代码与无代码开发技术的发展依赖于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开源与生态协同则是软件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趋势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软件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开放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软件业将继续作为科技进步与数字经济的驱动力,在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比尔・盖茨所言:“软件的边界一直在不断改变,这就是这个行业永远令人兴奋的原因。”

当然,我们也希望它成长为让整个世界喜欢的样子,永远令人兴奋、基业长青。

来源:飞象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推荐

  • CES 2025观察:AI遍地开花,释放无限潜能

    美国当地时间1月7日,全球科技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拉斯维加斯,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之一,CES 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展示窗口,更是行业趋势的晴雨表。在本次展会上,最令人瞩目的主题无疑是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深度渗透与广泛应用,在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汽车、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我们都可以找到AI的身影。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各个领域创新和发展的大门。

    2025-01-10
  • 找不到流量爆款的电信运营商,未来将如何脱胎换骨

    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地铁公交上,很容易发现被短视频内容所拴住心神的人。但是这些不断流动的数据流量却并没有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增长,因为视频质量本身不高,流量需求也就并没有如3G/4G时代般的通信类应用一样带来业务增长。

    2025-01-09
  • 智源研究院预测2025十大AI技术趋势,具身智能、Super APP爆发在即

    1月8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下称智源研究院)发布“2025十大AI技术趋势”。今年的十大AI趋势是智源研究院根据行业技术及应用热点,给出的年度AI趋势预测。从基础设施到产品应用,智源对Scaling Law、基础模型、具身智能、超级应用、AI安全等关键方向作出预测。针对每个趋势观点,报...

    2025-01-09
  • 揭秘Scaling Law背后的“中国基因”:助推OpenAI成功的隐秘推手居然是它

    如果说哪条大模型核心理论影响最为深远,那么“Scaling Law”必然位列其中。 所谓“Scaling Law”,是指在深度学习中,增大数据量和模型参数能让模型性能指标提升,这种提升并非线性,而是遵循一种幂律关系。而OpenAI的GPT系列模型,无疑是这一理论最著名的成果展现。 但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个让Open...

    2024-12-31
  • 数据中心芯片需求放缓怎么办?英伟达供应商:AI手机将接力

    当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可能出现放缓的背景下,半导体行业正面临新的挑战。然而,英伟达供应商、全球芯片测试设备龙头Advantest的首席执行官Doug Lefever12月26日表示,AI智能手机的需求有可能为半导体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助力行业避免陷入“恶性”衰退。

    2024-12-29
  • 阿里云成为总台春晚云计算AI独家合作伙伴

    12月26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 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发布活动在京举行,会上宣布阿里云成为总台春晚云计算AI独家合作伙伴。春节期间,阿里云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及AI技术将支持全球华人云上看春晚。这是总台春晚史上首次引入技术合作伙伴,此前,总台已宣布阿里巴巴成为2025春晚独家电商互动...

    2024-12-26
  • 100亿研发投入接近一半投在AI 李想:我们自己做基座模型

    Copyright © 2024 版权所有 京ICP证110302号京ICP备050492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0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462438 举报邮

    2024-12-26
  • 盘点2024|ICT大趋势:数字转型蓄力量,智能世界起沧澜

    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信息通信业(ICT)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全球经济的转型与升级。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5G网络、人工智能、光通信、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六大领域成为这一变革的先锋。这六大领域不仅展现了信息通信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更为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24-12-25
  • 雷军招募“天才AI少女”,小米要做大模型风口下的“飞猪”?

    创业,就是要做一头站在风口上的猪,风口站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 12月20日,有消息称,DeepSeek开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罗福莉将加入小米,或供职于小米AI实验室,领导小米大模型团队。 罗福莉毕业于北大计算语言学硕士毕业,曾任职于阿里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主导开发了多语言预训练模型VE...

    2024-12-25
  • AI如何重塑百行千业?业界大咖和专家这样说

    数字科技的2024年,人工智能(AI)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一年,AI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态势。在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焦点议题,各领域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就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度探讨与解读。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