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接地气”的云原生,三赢的KubeSphere让创造力灵活释放

“软件定义”的魅力正在愈发凸显,普遍到每个人手机装载的App,极客到用老旧电子产品变身的路由器,生产力到让服务器变身网络中的不同角色。软件正在呈现出定义一切IT世界的态势,让通用硬件展现出无限创造力。但如何释放这种创造力则是摆在设想与落地之间的一条鸿沟,如同是视窗系统之于PC、Android之于手机,让开发者有展现创作力的舞台,还能让使用者有简单易用的平台,仍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课题。例如如今大热的人工智能业务,在将强大的硬件算力变现的过程中,业界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个共同的底层承载方式。

飞象原创(魏德龄/文)“软件定义”的魅力正在愈发凸显,普遍到每个人手机装载的App,极客到用老旧电子产品变身的路由器,生产力到让服务器变身网络中的不同角色。软件正在呈现出定义一切IT世界的态势,让通用硬件展现出无限创造力。

但如何释放这种创造力则是摆在设想与落地之间的一条鸿沟,如同是视窗系统之于PC、Android之于手机,让开发者有展现创作力的舞台,还能让使用者有简单易用的平台,仍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课题。例如如今大热的人工智能业务,在将强大的硬件算力变现的过程中,业界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个共同的底层承载方式。

最“接地气儿”的云原生

从此前英伟达发布会上黄仁勋对于全栈架构的介绍中就能发现,整个技术栈围绕着Kubernetes云原生架构构成。OpenAI的底层调度平台与计算平台采用的也是Kubernetes。不久前Meta发布的关于GPU训练运维的实践博客中,采用的也同样是Kubernetes。根据调研公司的统计开看,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服务底层承载均以Kubernetes为主。

也就是说,无论是人工智能时代,还是此前的数字化浪潮,在剥离了表层的应用后,底层都有着Kubernetes的支撑。“无论这个世界被谁改变、被谁吞掉,但最接地气,逃脱不出的还是云原生相关的整个技术栈。”青云科技云原生产品负责人于爽在近期举行的KubeSphere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云原生成为AI重要承载的背后,与其开源文化的工作方式有着很大关系。以KubeSphere为例,作为在Kubernetes之上构建的面向云原生应用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除了常规的社区运营外,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各个城市都出现了很多愿意主动承担相关工作的外部贡献者。在社区中,青云科技也不会刻意制造话题爆点,而是围绕客户需求,科学地使其转化为KubeSphere上的产品能力,以此来吸引社区用户。

“开源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形态去构建你的客户群体,去拉动你的产品能力、需求的一个最好的‘武器’。”于爽表示,青云会持续加大开源的力度与投入。一方面在产品形态上创造更好的抓手,另一方面加大开放力度。

KubeSphere提供了一个涵盖八大开源项目的云原生平台,截止到上个月,累计安装量已达500万以上,外部贡献者累计500以上。项目包括支持多云、多集群分布式部署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提供云边协同、边缘设备管理的边缘计算平台EdgeWize;提供集群健康扫描与安全监控的KubeEye;支持全场景、分布式可观察能力的WhizardTelemetry;简化Fluentd和Fluentbit日志管理的Fluent Operator;高效部署Kubernetes环境及云原生组件的KubeKey;支持BGP等协议的开放式负载均衡器OpenELB;以及提供多渠道灵活告警管理的Notification Manager。这些项目协同构建了完整的云原生生态系统,助力企业实现从集群管理到应用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与客户需求共成长

在2024年,KubeSphere的商业进展也反映出了客户需求的变化。

最明显的一点在于容器化应用已经开始深入至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在金融领域,银行的内部结算、保险公司案例处理器等核心业务,已经开始运行在KubeSphere进行处理。“不仅能用,还要好用。”成为了客户对KubeSphere提出的更高要求。

例如国内某大行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探索非常前沿的云原生头部需求,谋划在国内多地多中心通过统一化管理实现交付部署。另外一家银行中已有500多个研发项目开始围绕KubeSphere进行业务构建,除了底层基础设施运维功能外,还包括开发业务、DevOps敏捷等。

边缘云的需求也正在凸显,某银行正在探索云边协同基础架构方案的落地实践,例如对网点柜员的合规性行为检测,通过相应的传感装置对员工操作动作进行捕捉,再结合算法来判断动作是否合理。

除了应对客户日渐增多的深层次需求外,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也为产品功能上提出了更多要求,客户面临多云环境、多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挑战,希望通过云原生平台实现跨云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优化跨工厂的应用分发,降低运维成本。KubeSphere就在今年帮助了某全球顶尖的电池供应商实现了横跨国内外云环境进行统一应用分发的目标,通过纯软件的方式来纳管不同厂商的Kubernetes基础设施。

面向海外市场,KubeSphere采取了轻量化且高效的策略。目前已广泛积累了包括东南亚、土耳其等地区的开源用户,并借助如土耳其GENCUBE这样的本地合作伙伴进行商业转化,实现了如土耳其机场等企业版客户的成功交付。

从上述的客户需求变化与实际应用案例中不难发现,容器云正在多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领域产生价值,场景遍布金融、电池工厂、机场等。面对持续深化又完全不同的客户需求,KubeSphere需要解决功能复杂度与版本升级开发中的矛盾,才能让使用者依旧享受的简单易用的体验。

“云原生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新的需求产生都是意味着不同的业务场景,KubeSphere团队的人数是有限的,技术能力也是有限的,让工程师无限地学习不同领域的云原生知识是不现实的。”于爽谈到了其中的矛盾,同时也在2024年找到了一条可以化矛盾为无限创造力的道路。

灵活释放创造力的LuBan

500万以上的累计安装量、500以上的外部贡献者、国内多领域的客户、海外市场的合作伙伴,通过开源社区的培育与围绕客户的产研团队,显然KubeSphere已经拥有了一个足以让“软件定义”充分发挥创造力可能的基础。

2024年,KubeSphere又为无限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舞台”。“我们发布了一个叫LuBan的版本内核。借助LuBan,KubeSphere真正成为一种云原生操作系统。”于爽对此进一步形容,任何合作伙伴的一个创新功能都可以像使用苹果iOS或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无缝的接入进来。

通过LuBan这种插件式开放架构,不管是第三方的界面、按钮、第三方后台API,都可以热插拔进KubeSphere里。也就是说,青云无需为客户开发某功能的特殊版本,只需将能力变成一个插件,就能动态嵌入进产品版本中。同时,客户也可以借助LuBan进行分发,通过KubeSphere的扩展组件市场,让组件在任何云原生基础上运行起来。此外,可插拔的方式也不会影响产品本身底座的迭代,实现了双方工作量与工作环节的解耦合。

“这其实是既帮助我们,也帮助客户,还帮助合作伙伴,不是双赢,而是三赢。”于爽认为这是目前新时代云原生最经济的合作方式。

总体上看,KubeSphere LuBan作为分布式可插拔云原生操作系统,通过其先进的插件式核心框架和开放的基础UI组件库,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该平台支持方法复用和API动态注册,实现标准化开发框架和流程的全面覆盖,同时提供前后端热插拔更新和热修复功能,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敏捷性与稳定性。

KubeSphere LuBan以开放性为核心,构建了一个面向生态共建的开发者扩展中心,进一步推动了云原生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合作。于此同时,青云公司的各条产品线也正在LuBan化,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目前包括第三方伙伴及个人开发者上架到KubeSphere Marketplace上的扩展组件已经有40余款。于爽将此形容为用组团打“怪”的方式来解决云原生千变万化的复杂场景需求。

面向2025年,KubeSphere将聚焦于三大产品方向:首先是可观测性,通过加强运维监控能力,帮助客户降低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确保云原生计算资源更稳定、安全地运行;其次是跨基础设施的集群管理,满足不同硬件、软件、私有云和公有云长期并存的管理需求;最后是边缘AI,聚焦于边缘场景的无限拓展性,尤其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等领域,释放更大的创新潜力。

软件定义与开源社区文化无疑都正在成为数字世界的价值观核心,KubeSphere LuBan将理念浪潮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来源,培育开放共享生态,让创造力得以灵活释放,更广更深服务千行百业。

来源:飞象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推荐

  • N思人工智能框架峰会:聚焦开源开放 成为AI框架新选择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大模型的演进也在不断深化。这对人工智能框架提出了新的选择和新的要求,而N思MindSpore框架自2020年开源以来,不断孵化主流大模型,培养AI开发者,成为了AI框架的新选择。

    2024-12-16
  • 云领数智未来: 《云原生数据库产业发展与行业应用白皮书》重磅发布

    11月27日,移动云开发者大会在苏州举行。会上,移动云联合IDC重磅发布《云原生数据库产业发展与行业应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全面解读了云原生数据库助力企业IT基础设施升级的路径,充分展示了移动云数据库的发展脉络与技术成果,全方位体现云原生架构的核心优势、应用现状、未来趋势及实践路径。白皮书的发布,彰显了移动云在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方面的不懈追求,标志着移动云在云原生数据库领域的深入探索已形成独特优势,得到了政企市场的高度认可。

    2024-11-28
  • 腾讯开源3D生成大模型,同时支持文、图生成

    混元宣布最新的MoE模型“混元Large“以及混元3D生成大模型“ Hunyuan3D-1.0”正式开源,支持企业及开发者精调、部署等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可在HuggingFace、Github等技术社区直接下载,免费可商用。 本次开源是腾讯混元继文生图模型后持续开放的一大举...

    2024-11-06
  • 司南 OpenCompass评测榜首个开源模型冠军!阿里通义Qwen2.5力压Claude 3.5、GPT-4o等闭源模型

    10月18日消息(报道:李楠)近日,司南 OpenCompass大语言模型评测榜9月榜单公布,阿里通义千问开源模型Qwen2.5-72B-Instruct 击败Claude 3.5、GPT-4o等闭源模型,成为该评测榜首个开源模型冠军。据了解,9月底通义千问开源模型Qwen系列的衍生模型数量首次超越Llama,成...

    2024-10-18
  • 将模型开源进行到底!阿里云开源从模型到工具的AI全栈技术

    9月27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在2024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上,阿里云公布了开源的最新进展。截至目前,阿里云共开源2000余个项目,和生态伙伴一起向开源社区贡献超100亿行代码。在AI模型领域,通义已上架100多个开源模型,累积下载突破4000万,已发展成为世界级模型群;超690万开发者用户在魔搭社区下载模型...

    2024-09-27
  • 阿里云存储升级向量检索引擎,AI 数据查询时延较开源大降 80%

    8月28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阿里云面向 AI 全面升级存储数据服务,大幅提升从数据采集、预处理到大模型训练及推理的数据处理效率。新升级的表格存储 Tablestore 向量检索服务,查询时延较开源引擎降低 80%,而资源消耗仅为开源的 10%,可整体节省 50% 存储成本,适用于推荐系统、图像与视频检索、自...

    2024-08-29
  • 智源推出大模型全家桶及全栈开源技术基座新版图

    北京智源大会是智源研究院主办的“AI内行顶级盛会”,以“全球视野、思想碰撞、前沿引领”为特色,汇聚海内外研究者分享研究成果、探寻前沿知识、交流实践经验。2024北京智源大会邀请到了图灵奖得主姚期智,OpenAI、Meta、DeepMind、斯坦福、UC Berkeley等国际明星机构与技术团队代表,以及百度、零一万物、百川智能、智谱AI、面壁智能等国内主流大模型公司CEO与CTO,汇聚了200余位人工智能顶尖学者和产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路径和应用场景展开精彩演讲和尖峰对话。

    2024-06-14
  • 阿里云发布全球最强开源模型Qwen2,性能超越众多中国闭源模型

    6月7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阿里云更新技术博客:重磅发布全球性能最强的开源模型Qwen2-72B,性能超过美国最强的开源模型Llama3-70B,也超过文心4.0、豆包pro、混元pro等众多中国闭源大模型。所有人均可在魔搭社区和Hugging Face免费下载通义千问最新开源模型。 相比2月推出的通义千问Q...

    2024-06-07
  • 昆仑万维开源2千亿稀疏大模型天工MoE,全球首创能用4090推理

    6月3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昆仑万维宣布开源 2 千亿稀疏大模型 Skywork-MoE , 性能强劲, 同时推理成本更低。Skywork-MoE 基于之前昆仑万维开源的 Skywork-13B 模型中间 checkpoint 扩展而来,是首个完整将 MoE Upcycling 技术应用并落地的开源千亿 Mo...

    2024-06-04
  • 通义千问再开源!推出最大尺寸1100亿参数模型

    4月28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通义千问开源1100亿参数模型Qwen1.5-110B,成为全系列首个千亿级参数开源模型,并在多项基准测评中都创下可与Llama3-70B媲美的成绩。目前Qwen1.5系列已累计开源10款大模型,通义千问开源模型下载量超过700万。 通义千问1100亿参数模型延续了Qwen1.5...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