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育青/文)在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之后,当前的全球通信业投资步伐有所放缓。各国电信运营商需要观察移动市场的新变化,进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同时也要找到行之有效的5G盈利之道。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最新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差异化的5G方案为客户提供预期的网络体验,其中介绍的经验和成果对全球运营商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5G应用,中国遥遥领先
据爱立信东北亚区网络产品部网络演进专家张嘉隆介绍,截止2024年底,全球5G应用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全球发展并不均衡,北美、东北亚、西欧等地发展较快,同时中国市场上5G的渗透率、人口覆盖率、流量占比等都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截至2024年底,全球5G网络用户渗透率约为25%,相比之下,中国5G用户渗透率为56%。当前全球5G人口覆盖率在55%左右,5G网络用户数共有23亿左右,其中46%来自中国。同时,中国的5G人口覆盖率在95%左右,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之所以能在5G人口覆盖率方面遥遥领先,主要是5G网络建设力度大。截止到2024年底,中国部署的5G商用基站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为64%,即全球六成多的5G基站都在中国。在良好的网络支撑下,中国5G流量占到了全球5G流量的45%,而中国5G流量占所有无线流量的比例为65%,全球范围内的这个数字只有35%。
众所周知,很多5G创新只有在5G SA网络下才能拓展。《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中提到,截止到2024年底,全球5G SA用户约有12亿,其中10亿用户在中国,印度用户约有1亿多,其它地区只有几千万用户。其中一个原因,是各国5G终端的发展情况不同,2024年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智能终端有87%支持5G制式,而全球市场上的这个数字是67%。
张嘉隆表示,预计全球5G网络用户数量会在2027年超过4G,进而在2030年达到63亿,全球占比提升到66%,届时5G SA用户规模会增加到36亿。“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5G运营商都在考虑,如何从5G投资中获得丰厚收益。”张嘉隆说,“在这个方面,中国和其它国家的领先运营商已经积累了不少创新经验。”
5G盈利,多路探索获得成果
爱立信此次还带来了全球领先运营商在探索5G盈利方面的诸多经验,包括切片、FWA、多载波、RedCap、AI、低空经济等。
据张嘉隆介绍,美国T-Mobile在5G切片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T-Mobile基于5G切片技术的高可靠、高品质的视频会议服务很受欢迎,为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活动的收费、检票系统提供的支撑服务也非常切合客户需求。此外,T-Mobile还在为美国消防、公安、救援等公共服务提供优化的网络切片服务,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保障数据传递安全的5G切片服务。“T-Mobile还在向第三方开发人员开放网络切片功能,鼓励产业生态探索创新。”张嘉隆说。
FWA(无线宽带)在美欧等地的发展也很好,比如芬兰运营商Elisa将5G SA网络切片与FWA业务结合,为部分高价值客户提供有带宽、时延等保障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此类服务在热门时段可以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张嘉隆表示,FWA也在向企业宽带市场拓展,像T-Mobile就在向企业提供Mifi设备,客户插在笔记本电脑上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入5G,这可以帮助客户在光纤资源不足的地区依然能获得高质量的接入服务。
在频谱策略方面,张嘉隆指出仅有FDD载波是不够的,沙特STC采用TDD载波使得5G网络传输速率达到300M左右,用户体验很好。“面向个人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的RedCap应用,以及面向企业的虚拟无线专网等,前景也都非常好。”张嘉隆说。
2024年全球移动终端大步向AI靠拢,各种各样的AI手机、AI PC层出不穷。张嘉隆表示,如今市场上的端侧AI应用越来越多,有的强调基于端侧的NPU提供部分算力,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反馈速度也会好一些,但重型AI应用还是需要云端算力。比如视频生成类、视频互动类的AI应用,推理都需要依赖云端,并产生相应的网络流量。“总之,AI应用的扩展一定会带来新的网络流量,只是增速快慢暂时还无法断言。”张嘉隆说。
对于国内热议的低空经济,爱立信认为是一个值得期待的5G赢利点。张嘉隆表示,5G网络完全具备为低空经济提供通信保障的能力,而且不仅能提供连接服务,还可以提供精确定位、鉴权、路径优化、有保障的高清视频传输服务等,帮助低空经济拓展更多的创新空间。
前进方向:差异化连接
随着网络能力的增强,5G运营商越来越重视差异化服务,即通过为客户提供不同时延、速率保障的连接服务来获得更多收益。不过张嘉隆指出,提供差异化连接往往需要更多的投入。传统的移动网络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网络负荷达到50%左右时需要扩容;如果网络承载的关键型业务很多,那么负荷达到30%时就需要考虑扩容。这就意味着当差异化连接的用户规模和业务量逐渐增多,为了保障关键客户的体验以及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行,运营商需要更早、更多地升级网络,从而产生更大的成本。“我们需要在服务价格与时延、带宽等性能指标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张嘉隆说。
爱立信调研了全球16个区域市场上的2.3万位移动用户,含5G和2G/3G/4G用户,结果发现全球范围内40%的受访者对网络质量不满意,而部署了5G网络的地区用户评价要好得多,比如中国受访者中对网络质量不满的比例只有20%。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有35%的受访者在寻找质量更好的连接技术,中国受访者的比例为41%,这意味着用户对新技术、新服务有很高的期待。最后,全球范围内25%的受访者愿意支付30%以上的差价来获得高质量的差异化连接,这表明差异化连接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中国,节假日的景区游客非常多,导致周边网络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网红主播的直播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爱立信与某电信运营商合作在景区进行了网络扩容,同时面向直播用户发行了20张专属SIM卡,区域内站点为这些SIM卡提供高优先级的资源调度,确保不低于5M的速率、优先占用特定频段。杨利表示,网络扩容让全体用户都能受益,而由此产生的成本可以从20张专属SIM卡上得到回收,使得景区、普通用户、高端用户和运营商都能从中获益。
在新加坡,Singtel部署的5G SA网络正在提供基于端到端切片技术的差异化连接套餐,比如视频加速套餐,针对大型赛事、音乐会等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事件的专属套餐等,市场反响非常好。中国运营商也有类似的业务,比如中国联通的网红卡,中国移动的场景包等。这些都是很有益的商业实践。然而,这离我们所期望的差异化链接模式,尚有一定距离。差异化链接服务的终极目标之一,是针对特定应用、特定终端提供差异化连接,而不是让用户迷失在纷繁复杂的无数种套餐中。比如用户打开视频会议软件准备开会,背后绑定的差异化服务自动启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最近爱立信与美国运营商Verizon合作推出了基于切片技术的5G跨终端、跨平台差异化连接业务,可以为Zoom、Facetime、WhatsApp等应用提供有保障的连接服务,苹果Vision Pro也声称用户可以通过iPhone热点来体验5G切片服务,而不用另外购买一个超低时延、大带宽的新套餐。“这在网络技术上并不新鲜,但在商业模式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杨利说。
杨利还提到了AI用户对差异化连接的潜在需求。《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有65%的用户每周都会使用生成式AI,中国的这个数字将是72%,而调研表明,四分之一的生成式AI用户愿意为差异化连接付费。
差异化的实现路径
对于移动通信产业来说,未来可能很难预测所谓杀手级应用,电信运营商的最佳策略是能力模块化并对外开放,让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用这些能力拼装出创新应用,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差异化服务。与此同时,应用服务提供商或某些行业,往往希望获得更加主动的方式去调用网络能力,并不愿意过多地透露自己的应用需求细节,这也倒逼运营商对外开放其网络能力。
爱立信中国区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永涛在分享未来技术趋势时表示,要对外开放网络能力,电信网络首先要建立强大的可编程能力,并允许第三方应用通过API请求网络资源,为特定客户提供定制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复杂的网络能力必须进行模块化和抽象化,以标准的API接口形式对外开放,使之可以轻松调用;其次,运营商需要借助外部网络功能聚合平台。张永涛解释说,这是因为开发者通常需要通过多家运营商的网络提供服务,逐个集成太复杂,所以需要一个第三方聚合平台对外开放能力。这个聚合平台还可以采用开发者熟悉的编程语言、操作环境等,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松完成应用开发。
比如日本丰田在开发智能驾驶系统时,规划的AI数据收集应用需要大上行、一定水准的时延保障,娱乐和导航应用需要高容量上行和下行链路,车辆远程操控应用需要大上行和超低时延,软件更新需要选择网络负荷最轻的时段时候,这些应用都需要调用网络能力。张永涛表示,这些对于丰田来说很复杂,借助爱立信开发的系列应用模块,丰田只需简单调用标准的API接口即可实现所需网络功能。
除了可编程能力之外,张永涛认为未来通信网络还会在智能化、架构以及性能、可持续性、安全性等方面持续演进,使得网络更强大、更好用、更易用。
最后吴立东表示,为了争取5G及5G-A网络获得更大的商用成功,运营商应加强网络能力的模块化建设,同时构建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把网络能力通过聚合平台打包给应用开发商,借助全产业链的智慧拓展差异化连接市场,实现多方共赢。
来源:飞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