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3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移动等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信息通信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题为《原创策源筑牢新基石,产学研用构建新范式》的主旨演讲。
高同庆表示,作为战新产业重要领域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高速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信息技术作为通用能力技术的作用愈发凸显,加速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不断提升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可视为信息能量一体化形成的“三次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由辅助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工具升级成为支撑社会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二是信息学科向交叉融合化发展,驱动新的理论突破。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交织并进,实现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的深度融通,驱动信息、物理、材料、能源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形成新的理论突破,进而促进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信息领域科学与工程深度融合,促进技术颠覆式创新。ChatGPT大模型是科学探索与工程化实践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也加速了大模型科学的工程化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颠覆式科技创新需要科学与工程的深度融合。
高同庆表示,结合三大趋势,中国移动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一方面,围绕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今年合作伙伴大会期间提出的“BASIC6”科创计划,聚焦算力网络、人工智能、6G、大数据、安全、能力中台六大领域,打造创新技术策源高地。另一方面,持续探索产学研用融通新范式,形成“波束赋形”“梅特卡夫”“核聚变”三大效应。
一是基于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是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模式机制形成“波束赋形”效应。在无线通信中,波束赋形技术是将信号以一种能量集中和定向方式发送给无线终端的技术,能够全面改善无线终端接收的信号质量,并提升吞吐量。希望中国移动与产学研用各界的深度合作也可以形成“波束赋形”效应,由独唱变合唱,集中优势力量解决产业和行业关心的核心问题,实现快速突破。为此,中国移动推出“联创+”计划,构建研发合作体系,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紧密的战略研发合作关系。已成立14个高校载体、17个集团级企业联合载体,产出联合研发成果500余项,初步形成了央企协同引领、大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产业链共同体。同时全面升级“十百千万”合作伙伴计划,汇聚1300余家链上企业,发布产业链合作图谱和投资生态图谱,以平台建设、机制配套、资源投入,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基于大科学装置是原创技术策源的关键基础底座形成“梅特卡夫”效应。在网络领域,梅特卡夫定律阐明了网络的价值和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希望中国移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也可以形成“梅特卡夫”效应,由小型化单一设施变为集成化大规模装置,赋能多节点,通过大连接驱动规模效益价值,赋能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目前,中国移动打造了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了“连接、算力、能力”三类科学装置,欢迎产学研各界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共用。
三是基于多链融合是带动战新产业发展的创新突破举措形成“核聚变”效应。核聚变是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希望中国移动的链链融合也可以形成“核聚变”效应,发生质变的同时释放巨大能量,推动移动信息产业向高能级跃升。中国移动全面构筑产业新生态,以创新链把关键技术攻出来、以供应链实现产品用起来、以资本链助力产业推起来,促进多链条融合高效发展,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已设立260亿元链长基金,为超1300家产业伙伴提供1300亿元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孵化“专精特新”企业。中国移动致力于引导集聚产业要素、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合力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取得新突破,加速实现移动信息产业融通壮大。
大会期间,中国移动与合作伙伴共同举办无源物联网技术创新、绿色5G技术、新一代信息通信产教融合创新、5G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创新、6G可信内生安全技术等系列专题报告会,充分发挥学术与产业交流平台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产业合作。
(来源:飞象网)